到19世纪末,伴随电力工业的发展,
电炉才得到工业规模的应用。社会发展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。在20世纪,适应:正业(特别是材料工业)发展的需要,由于电炉具有一些燃料炉不能比拟的功能,电炉得到快速发展。
在19世纪,一些学者的研究探明了电热现象的基本规律,为电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1800年,伏特(A.Volta)发明了伏特电池。1802年,彼得罗夫(B.B.1-ieTpOB)揭示了电弧的应用方法,指出可以用来熔炼矿石提取金属。1827年,欧姆(G.S.Ohm)揭示了导电定律。1831年,法拉第(M.Faraday)揭示了电磁感应现象;1834年,楞次(H.F.E.Lenz)归纳出电磁感应定律,两位学者为感应电热奠定理论基础,1841年,焦耳(J.P.Joule)根据自己的实验提出焦耳定律,确定了电能转变为热能的定量规律。人们认为,欧姆定律,焦耳定律,楞次定律是电热的基本定律。
1896年,艾奇逊(Acheson)发明石墨化炉,是工业电炉的先例。1899年,赫劳特(P.Herout)发明电弧炉。1927年,英国电炉公司推出中频感应炉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,适应军工需要,电炉得到发展,研制出品种繁多的工业电炉。1964年,施维博(W.E.Schwable)试验成功超高功率电弧炉,为发展电弧炉炼钢作出重要贡献。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,适应航天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的需要,发展了真空电炉和一些特种电炉,如真空电弧炉、电子束炉、等离子电炉。20世纪70年代,适应连铸钢坯连轧在线补偿加热的需要,发展了大功率感应加热装置;因为出现了高效率的可控硅整流设备,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直流电弧炉,1982年第一座直流电弧炼钢炉在联邦德国投产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工业电炉发展很快,建立了自己的电炉制造工业,有一定规模的工厂有锦州电炉厂(主要产品是真空电炉),长春电炉厂和西安电炉厂(电弧炉)、上海电炉厂和哈尔滨松江电炉厂(电阻炉)、长江电器厂和无锡电炉厂(感应炉)。20世纪60年代初西安电炉研究所成立,制定了电炉行业的技术规范。一些设计院中设置工业炉组,从事工业电炉的设计与研制,东北大学、中南大学等院校开设工业电炉课程,我国已形成一支工业电炉的专、业队伍。